返回栏目
首页国企 • 正文

国企应当在发展实体经济上有大的作为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世界商业网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任务,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习近平总书记前不久在江苏省徐州市视察时指出: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不能走单一发展、脱实向虚的路子。这是对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发展的精准把脉。国有企业作为我们党执政的重要基础,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理当在加快建设实体经济方面率先而为,并有大的作为。
 
无论人们对实体经济怎样定义,都无法改变工业企业是实体经济的支撑,装备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龙头这一基本判断。缺少工业企业,缺乏装备制造业,经济基础必然虚飘、经济形态必然不实,国企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必然无从谈起。对地方国企而言,发展壮大实体经济的任务,既具针对性,更具紧迫性。从江苏省地方国企资产行业分布的情况来看:社会服务业占45.64%,房地产业占13.94%,交通运输业占9.81%,金融业占6.30%,工业制造业只占7.3%。在江苏省实体经济中,规模大、效益好、科技水平高、竞争力强的制造业国企偏少,先进制造业更是凤毛麟角。
 
一些地方国企中以装备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企业偏少有其复杂的历史原因。在地方政府、国企监管机构和国企领导人员中,多少存在一些思想认识上的偏差:以为做强做大做优,只是对央企的号召;以为不断增强国企活力、控制力、影响力仅仅是对央企的要求等等,这些都是思想的模糊和认识上的短视。占全部国企比重近60%的地方国企,存在巨大的改革发展空间。面临“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和“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新形势新任务,迫切需要按照新发展理念来审视和谋划。显然,补齐短板、做强做大制造业,是地方国企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
 
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要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以工业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石,又是大国综合国力的标志,也是衡量工业现代化的尺度。实体经济的强弱、大小,决定着经济运行的质态,也决定了其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泡沫经济、投机经济等等,看似热闹,却不能持久,更不可持续。国有企业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按照新发展理念的要求,切实当好发展壮大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在工作推进时,要统一好思想认识,把它同转变发展方式、调整转型结合起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同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结合起来,强势推进、务实操作,以取得发展壮大实体经济的真正实效。
 
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要着手解决地方国有企业中制造业少、小、散的问题。一要按照“中国制造2025”尽快对现有国企进行全面梳理,研究落实推进制造业国企发展的行动方案。二要对标国内外一流企业,对目前虽然为数不多但科技含量高,代表先进制造业水平的规模国企,加快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从领导体制到运行机制等进行必要的整合,给予特殊政策,最大限度地激励企业的创新活力和创业动力。三要对那些具有发展潜力、市场前景看好、竞争力强的小型企业、产业、产品,逐一研究发展目标和措施,并且从人才、资金、政策诸方面落实扶持举措。四要结合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企现有合作伙伴中的制造业企业进行比对筛选,通过合资、参股、控股、并购等形式进行混改,推动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升级,提升制造业国企的规模实力和市场竞争力,迅速扩大制造业在地方国有企业的份额。
 
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要加大有效投入。一是采取政府、国资监管部门、企业共同出资的办法,尽快建立地方国有企业发展基金,重点培育制造业的“单打冠军”、“小巨人”和“航空母舰”,重点打造国家级、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二是采取地方政府自主发债融资、拨付专项资金、国有资本收益集中使用等办法,鼓励企业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三是引导有条件的国企设立产业发展基金、投资基金、创业基金、并购基金等,积极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孵化培育和重组兼并;四是注重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作用,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牵动实体经济相关产业发展;五是充分发挥国企金融、证券、基金公司和国有其他创投机构作用,重点倾斜非国有控股创新型小微实体企业。总之,投向要准,投速要快,投量要大,以工业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才能得到大发展。
 
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要抓好创新驱动。首先,围绕做大制造业推动其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掌握和运用好关键技术,大力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全力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挺进。其次,锁定世界科技前沿目标,在孵化战略新兴产业方面迈开大的步伐。再次,彰显江苏省科教优势,无缝对接、加速转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使其尽快形成现实生产力。第四,广泛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制造业发展源源不断增添后劲。
 
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要加快人才使用培养步伐。制造业的实体经济是面向市场的经济,人才竞争尤为激烈。地方国企要认真落实江苏省政府创新“40条政策”,坚决打破人才工作的藩篱,积极探索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人才激励机制。一要面向全球延揽优秀人才,放胆使用人才;二要采取股权和现金、当期和任期相结合的分配形式,实施科技成果入股、专利奖励的激励方式;三要允许建立项目团队跟投机制等,为吸引人才提供更有力的政策保障,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帮助

    2006-2018 世界商业网 版权所有 www.sijii.com